感动江苏人物事迹材料
 
 


“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” 事迹材料

  高仁林(1943-2002),男,汉族,江苏省扬州市人,中共党员,1943年7月出生,1961年7月参加工作,生前是扬州灯泡(集团)厂党总支书记、厂长(总经理)。


  自1983年担任扬州灯泡厂厂长后,高仁林同志坚持解放思想,忘我工作,带领全厂职工,把一个资产不足4万元、残疾人占60%的街道福利小厂,发展成为年产氖灯7亿多只、资产达7000万元的企业集团,产品覆盖了70%的国内市场和30%的国际市场。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,虽然上有年迈老母、下有弱智儿子,自己左肾切除、右肾积水,身患高血压、冠心病等多种疾病,但始终把事业放在首位,为企业发展呕心沥血,长期超负荷工作,直到生命^后一刻。他心里始终装着职工群众,无微不至地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,尽心竭力为职工排忧解难,让职工,尤其是残疾职工和困难职工都充分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,享受到党的温暖,企业多年用于扶贫济困的各类慈善捐款达2000多万元。他严于律己,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,从没收过外商一份礼,从没拿过业务单位一分钱回扣,自己应得的60多万元奖金也留给了企业作为发展基金。在他因过度劳累导致心脏病突发去世后,中共江苏省委、扬州市委先后作出向高仁林同志学习的《决定》,他的先进事迹被《人民日报》头版报道。他曾被评为全国^共产党员、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^经营者、全国助残工作先进个人,并获得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。


附:高仁林同志主要事迹材料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 灭 的 灯
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高仁林同志先进事迹介绍

  2月16目,农历马年的正月初五,扬州南河下176号宿舍楼前出现了催人泪下的一幕。


  这天是全国^共产党员、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^经营者、全国助残工作先进个人、江苏省勤政廉政好干部,扬州灯泡(集团)厂党总支书记、厂长(总经理)高仁林遗体火化的日子。苍天仿佛也为之动容,连续放晴了4天的春节天气突然变得阴沉沉的。
  

  这天一大早,灯泡厂的职工和部分群众就自发地来到他的屋前,含泪为他送行。当高仁林遗体的担架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,许多人禁不住跪倒在地,失声恸哭。当灵车经过灯泡厂的大门口,早已在寒风中站立等候与高厂长作^后诀别的职工们更是痛心不已,哭成一片。过往的出租车司机知道内情的,也都不约而同地按响喇叭,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寄托着他们的哀思……


  高仁林走了,但他留下了世界^大的氖灯生产企业,更用他那不朽的人生矗立起一座丰碑。他无愧为身体力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楷模,^共产党员的标兵,新时期企业领导干部的表率。高仁林同志集蓬勃朝气、昂扬锐气、浩然正气于一身,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
  2月26日,中共扬州市委作出决定,在全市进一步开展向高仁林同志学习活动。


  9月5日,中共江苏省委作出决定,在全省开展向高仁林同志学习。《决定》要求重点学习宣传高仁林同志四个方面的精神实质:奋发有为、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,牢记宗旨、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,艰苦奋斗、争创^的敬业精神,淡泊名利、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。


  现在,一个学习高仁林、宣传高仁林的热潮在江苏大地广泛掀起。


“生命对我来说也许比常人短暂,所以我要比别人更加珍惜工作的时间,把一天掰着两天用,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延续。”——高仁林用他孱弱之躯塑造了一个^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
   

  熟悉高仁林的人都知道,他青年时代就曾与死神擦肩而过。19岁那年,他不幸得了尿毒症,当时医生对他母亲说:“你把他领回去吧,没有多大希望了。”高仁林虽然闯过了鬼门关,但一直是病魔缠身,后来左肾切除,右肾积水,还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等慢性疾病,那随身携带着的老式包里,放着救心丹、硝酸甘油和安定等急救药,每天要吃上几十颗。灯泡厂的工人们经常看见他走着走着停下来,把药往嘴里送。细心的人还会发现,高仁林上衣的那颗钮扣老是敞着,多少回,他把右手从那颗钮扣的部位伸进去,不停地在胸口揉摩,问他,他说是习惯动作。实际上这是他在强忍疼痛,时间一长,羊毛衫上磨出了一个洞,老伴帮他在洞口补上一块花形的布。有一次他脱下外衣,见同事往羊毛衫上的花布看,便开玩笑说:“这是我羊毛衫上的小花商标,你们的可没有啊。”


  病痛的折磨使高仁林对生命的含义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,“生命对我来说也许比别人短暂,所以我要比别人更加珍惜工作的时间,把一天掰着两天过,让生命充分燃烧,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延续。”


  作为一个重病缠身的病人,高仁林清楚地知道属于自己生命的时间不多了。于是,他开始了一场与死神的赛跑,步履是那样的沉重、艰难,却又是那么的坚定、悲壮。平时,他一早进厂,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,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,工作繁忙或厂里有突击任务时,便连续几天吃住在厂里。


  有一次,为了抢时间,安装调试进口设备,高仁林和职工们一道苦干了三天三夜,他累得吐了血,发烧到40度,血压升至210/130,腿部发肿一压一个坑。工人们七手八脚把他送到医院,劝他好好休息几天,而他却说:“我的病我心里有数,只要闭眼睡一觉就行了。”第二天早上7点半,他果然又准时来到了厂里。


  1996年,高仁林又一次生病住院。医生为他作了一次彻底检查,发现高仁林心脏已经严重病变,便悄悄告诉他的老伴和儿子说:“高厂长恐怕^多只能活三年。”在病床前,医生批评他不爱惜自己的身体,他笑笑。其实,高仁林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病,只是一想到企业,就什么也顾不上了。1998年9月和2000年12月,高仁林两次在灯泡厂突发心脏病,都差点救不过来。从医院赶来急救的医生每次要他去住院,都被他拒绝了,他说:“现在不疼了,没什么事,用不着住院。”


  这以后,达观的高仁林嘴上多了一句口头禅:“活着干,死了算!”在他生命^后的日子里,有种种症状预示着他生命的极限,但谁也没有朝这方面想。他到食堂吃饭,每次只能吃一个小饭团,而菜每天都是青菜。高仁林对食堂的师傅讲,他的牙齿已经没有力了,只能吃青菜,要烂些。青菜吃厌了,就放点酱油红烧。下午上班前要吃药,因为不能空腹,他就用一小块烤山芋,艰难地咽下后,再就水吃药。


  蛇年农历腊月二十九这天,高仁林一大早就来到厂里,看到节后的订单比往年明显增多,他喜滋滋地并习惯地抹抹胸:“今年可以过个安稳年了,要好好休息两天。”上午9时他参加了扬州市新春团拜会,11时回到厂里他逐车间检查安全情况,一直到中午12时30分,难得回家与家人共进午餐。刚离开饭桌就露出一脸疲惫。老伴扶他上床休息,谁曾想到,他却因心脏病突发,猝然长逝。
他实在是太累了。

 
“企业的发展只有里程碑,没有终点站。”——高仁林以敢为人先的胆略,使灯泡厂与时俱进,始终勇立改革开放的潮头


  1983年,企业改革的春风吹拂古城扬州,作为经营承包的试点单位,扬州灯泡厂被推到了改革的浪尖上。职工们把年整四十、时任供销科长的高仁林推上了“当家人”的位置。


  高仁林担任厂长不久,就顶着各方压力,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,同时成立了由自已任组长的质量攻关小组。连续100多天,高仁林和他的攻关小组经历了40多次的试验,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,终于找到了氖灯多种惰性气体的^佳配方比例,使绿色氖灯的正品率从8%提高到了80%。当年年底,人们惊喜地发现,灯泡厂利润比原承包指标翻了一番,不但厂里还清了所有的外债,工人还破天荒地拿到了进厂后的第一笔奖金。


  起初,扬州灯泡厂主要生产仪表、机床用的信号氖灯,1986年后,广东湛江的三角牌电饭锅走红市场,每只电饭锅上都有一红一黄两只指示灯,这是专用的双丝氖灯。高仁林用他的超前预测能力看到:氖灯作为与其他工业品配套用的信号灯,市场潜力不大,而电饭锅、电冰箱、电烤炉等家用电器逐渐进入千家万户,市场潜力极大。于是,他果断决策:调整产品结构,从仪表等信号指示灯市场上主动退出,主攻市场前景看好的家电氖灯市场。果然,高仁林“以退求进、一退一进”的策略,使企业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,为今天“氖灯巨龙”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
  在引进外资上高仁林更是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。1988年冬,台湾稳正贸易公司总经理黄炳源先生从香港来到大陆,一来求购氖灯产品,二来考察投资环境。当省外贸要扬州灯泡厂出示氖灯报价时,高仁林立即论证、测算,报出的价格大大低于国内同类厂家。黄炳源对此很感兴趣,决意到厂里进行实地考察。  


  这天正好是厂休,客人到时已经是下午1点。高仁林如数家珍,实话实说,把灯泡厂情况向客人一一道来,还捧出财务报表和核算、定额资料让客人一一过目,黄炳源感到很是诧异和惊喜,遇上如此质朴实在的人,也许正是缘分。看他的财务报表尽管有近百万盈利,但无谓成本接近于零,足见当家人管理之精明。黄炳源改变了订购氖灯产品的初衷,提出了合资合作的意向。经过两轮磋商,1989年3月,我国^氖灯合资企业扬捷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宣告成立,当年7月正式投产,年底便收回全部投资。扬州灯泡厂从此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。接着他又先后办起了8家合资企业。


  高仁林对科技兴厂有着执着的追求。从1989年灯泡厂引进第一条具有世界^的、自动化氖灯生产线至今,已陆续引进了45条自动化生产线,并先后研发了具有世界^水平的新品种和上百个新工艺。到1999年,灯泡厂的高新技术产品已占企业销售收入的8O%以上。在全国同行业,扬州灯泡厂^早登上网络经济的高速列车,第一家通过ISO9002认证,拿到了国际市场的通行证。近年来,扬州灯泡厂年年推出新产品,产品性能达到了国际^。


  2001年,即使在国际市场氖灯销售受“9•11”事件影响的情况下,该厂仍完成产值5850万元,利税210O万元,企业净资产比高仁林当年承包时增值了近1700倍。


“企业的财富是职工们一分一厘抠出来的,企业的每分钱都是职工汗水的结晶,都要用在刀刃上。”——高仁林以“针尖上削铁”的艰苦创业精神使一个街道小厂变成一条^“氖灯巨龙”


  当今世界氖灯行业,年产氖灯总量大约21亿只,而高仁林当家的扬州灯泡厂,年产量接近7亿只,三分天下有其一,因此不少人将扬州灯泡厂称之为世界“氖灯巨龙”。


  要知道,扬州灯泡厂从18年前固定资产不足4万元,负债却高达2O多万元,残疾人占了一线工人的6O%,这样一个濒临绝境的街道福利小厂,走到今天这一步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仁林“针尖上削铁”的精明管理和艰苦创业的精神。


 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,高仁林在灯泡厂就实行了“一周5天工作制”和“每天7小时工作制”。这也与他的“小气”有关。他经过对每道工序的^计量发现,每周只要工作5天,每天只要工作7个小时就足够完成生产任务了。这一改革,缩短了工人的工作时间,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。


  1985年,高仁林将日本企业先进管理方法与本厂实际相结合,在灯泡厂尝试和运用了“倒逼成本法”,这比“邯钢”早了近10年。同时,他还在全厂实施了目标定额管理制度,仅此两项,企业每年就可降低成本200万元。


  高仁林的艰苦创业还表现在决策的务实上,高仁林在氖灯行业始终保持着投资成功率100%的记录。十年前,国内氖灯行业纷纷引进设备上规模,一外商提出可为灯泡厂提供6条生产线。面对巨大诱惑,尽管有关部门已承诺帮其解决贷款问题,但他经过再三推敲和论证,认为价格太高,投入产出不合理,考虑到灯泡厂底子薄经不起折腾等实情,^终做出了只进一条生产线的决定。时间见证了高仁林决策的正确:没过多久,不少大规模引进设备的国内灯泡企业,都因成本太高、技术消化困难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,扬州灯泡厂却蒸蒸日上、一枝独秀。


  高仁林常说:“企业的财富是职工们一分一厘抠出来的,企业的每一分钱,都是职工汗水的结晶,都要用在刀刃上。”在扬州灯泡厂,拥有数千万资产的企业当家人高仁林却没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,他与供销科的同志挤在一起,10来个平方的屋子里放了3张桌子。高仁林的那张办公桌油漆早已脱落,木板已开裂。同志们几次劝他换张桌子,他都不肯。这张桌子从1973年高仁林进厂,陪伴了他整整30年。   


  台商黄炳源经常向他的台湾同行谈起这样两件事。一次是他们^早在深圳洽谈合资事宜时,当天晚上黄炳源住的是300多元一间的套房,而高仁林一行7人只花3O元钱租借一间会议室马虎睡了一宿。另一次是1990年4月,黄炳源再次来到灯泡厂,洽谈追加投资事宜,谈判从早上8点持续到中午12点以后,高仁林仅招待两位台商一人一碗肉丝面。


  高仁林的“小气”非但没有引起台商的反感,反而赢得了台商的信赖,他们认为把钱交给这样的人管理放心。在台商眼中,高仁林的节俭,已成了一种^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。黄炳源不仅一次又一次地追加投资,而且不断把在台湾的亲朋好友介绍给高仁林。自1991年以来,灯泡厂先后与台商合资创办欣扬、新源、圣扬等8个合资企业,累计上交国家税金5000多万元,灯泡厂和台商都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。
   

“没有残疾职工的辛苦,就没有灯泡厂的昨天与今天,残疾职工同样是灯泡厂的功臣,理应受到尊敬。”——高仁林以真诚的爱心为残疾职工撑起一片蓝天


  高仁林的溘然长逝,无数人伤心流泪,而^伤心的,莫过于灯泡厂那些让高厂长牵肠挂肚的残疾人。


  残疾职工怎能忘记,高仁林当选厂长后的第一次职代会上就宣布,不许给残疾人起绰号、喊诨名,更不许戏弄他们,要尊重他们的人格,维护他们做人的尊严。


  在灯泡厂,残疾职工不仅与其他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,而且因为他们残疾,受到了更多的关爱。在灯泡厂,只有残疾人才可以优先安排在统计员、会计、打字员等工作岗位。在灯泡厂,经费再紧,残疾职工的医药费仍是全额报销,从不打折扣。在灯泡厂,有辆汽车是专门接送残疾职工上下班的,每逢刮风下雨,高厂长会在车门前,扶着残疾职工上车。


高仁林常说:“健康人、残疾人都是爹妈生的儿女,都是新社会的主人,都是共和国的公民。”扬州灯泡厂有100多位残疾职工,高仁林为他们每个人都倾注了大量的情和爱。在这里,几乎每个残疾职工都能说出一段亲身经历,一段关于高厂长关心他们的故事。


  孤身一人的退休弱智职工郑明春6O岁生日那天,高仁林特地安排厂里为他订做了一个大蛋糕。天冷了,高仁林早早地让人将崭新的羽绒服送到他的手上。


  残疾女工顾素萍,怎么也忘不了高厂长帮她孩子上学的事情,她孩子7岁时,由于户口不在当地小学的施教区内,上学成了难题。高厂长听说后,让厂里交了赞助费。当时,还从自己口袋里掏出500元,关切地说:“给孩子加加营养吧,正在发育成长的时候,别苦了孩子呀。”


  蒋惠是一个不幸的女孩。虽然品学兼优,因为残疾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,也找不到工作,她曾有过轻生的念头。1986年,是高厂长和灯泡厂接纳了她。1998年,由于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影响,蒋惠的脊椎发生变形,不能长时间工作。高厂长联系了好几家医院和^,派车派人专程送小蒋到南京医院配上了钢丝背心,使她重新挺起了做人的脊梁。


高仁林常说:“躯体的残缺并不可怕,可怕的就是胸中没有舵,眼中没有灯。”


  蒋惠清楚地记得,1987年,在高厂长的鼓励下,她和单位另一位残疾女工报名参加扬州市总工会、妇联举办的“理想之歌”朗读演讲比赛。高厂长为她们专门买来了参赛服装,聘请了文工团的专业老师为她们辅导,并派专车接送她们参加初赛、复赛和决赛。谁也没想到,她们自创自演的诗歌《人生的价值》荣获了比赛一等奖和^的创作奖。


  高厂长获悉这个消息后,迎着寒风,站在灯泡厂的大门口,等待她们归来。还亲自写了大红喜报张贴在厂门口,将她们的参赛照片放在宣传橱窗里,给她们晋升一级工资,还送她们到声乐、诗朗诵培训班上继续学习、深造……


  对这些残疾职工来说,高仁林的匆匆离去,不仅仅使他们失去了一位好厂长,更是让他们感到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支柱。


“钱,人生不带来,死不带走,要多少钱干什么?”——高仁林以清廉之风树立起新时期企业家的道德楷模


  高仁林的人生信条是“金钱是有价的,人格的力量是无价的。”


  高仁林的人格力量从何而来?以德立身,以德治厂是他人格魅力之所在。


  高仁林清醒地知遣:企业的廉洁风气首先要靠企业领导者身体力行。他担任一厂八公司的总经理,还长期兼任供销科长,却从没有接受过厂家或客户的礼品、酬金和回扣。厂里生产中所需的镀镁丝,每年需进货600多万元,一家企业上门推销并提出给他10%的回扣,高仁林当场拒绝,指定采购人员到信誉好、质量可靠、价格低的部属企业进货。担任厂长近20年,高仁林从没有到职工家吃过一顿饭,没有收过职工一份礼。有一次,残疾职工钱欣送了几盒龟鳖丸到高仁林家里。高仁林知道后,冒着风雪骑车一个多小时,终于找到了小钱搬迁不久的新居。来回奔波,他已累得心慌气喘。一进门,他就赶紧向小钱要了一杯开水吃救心丸。钱欣的母亲很感动,觉得孩子交给这么好的厂长,真是一百个放心。


  高仁林用手中的权力帮助一个又一个残疾人实现了人生的梦想,可他的亲戚和子女却从未得过任何一点好处。妻妹家的两个孩子下了岗,多次愁眉苦脸的来找姨父,求他帮助安排进厂,但高仁林认为他们不符合条件,婉言拒绝了。被拒绝的还有他的堂妹和已经在家待业3年的内侄。1986年,大儿子高志刚毕业分配时,一位税务部门的同志主动表示,可以安排他到税务部门工作。高仁林坚决不同意,要求他服从学校分配,高志刚自此到市五中当了一名普通教师。


  不该拿的高仁林决不伸手,而有些该得的他也执意不要。由于高仁林所做出的突出贡献,上级部门和董事会多次奖励他,奖金累计达60多万元,他分文未领,而是把奖金交给企业,作为发展基金。


  高仁林担任厂长的近2O年里,扬州灯泡厂的资产增长了1700倍,可高仁林一家三代至今仍挤在5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里,厂里多次要给他分新房,可他多次让给了困难职工。与他合作10多年的台商黄炳源先生是在高仁林去世后才第一次踏进他家的门。看到他简陋的家,黄先生不禁潸然泪下。1O多年来,高仁林从没有接受过黄先生一件礼物,这次却接受了,那是黄先生含泪写下的一篇祭文。


  在家人的眼里,高仁林总是那么匆忙,总是有那么多的事需要他殚精竭虑,总是有那么多的困难职工令他牵肠挂肚。即便在老母生病、大儿子结婚的日子里,他仍然忙碌于公司、躬身于班组、奔波于项目论证会上。高仁林并不是没有感情,虽然工作很忙,但只要有时间,他就会跟年迈的母亲说说话,替她捶捶背;跟同样辛苦的妻子聊聊居委会的工作;陪痴呆的小儿子逛逛街;跟小孙子背唐诗,猜谜语。他^不放心的是痴呆的小儿子高强,有一次,高强由于没有人陪他玩,自己一个人出门,结果找不到回家的路。等到万家灯火,高仁林回到家,发现小儿子不在家时,他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。“高强,你在哪里,你等着,爸爸马上带你回家。”当高仁林^终把蜷缩在树下的高强带回家时,从来不轻易掉泪的他哭了。从此以后,他特地给自己订下了一条规矩:每周二下午厂休一定要抽2个小时来陪伴高强。


  住在扬州南河下的老邻居们,每到星期二经常能看到高仁林一家的情形:早上8点左右,高仁林扶着小儿子高强上菜场买菜。下午三四点钟,高仁林就把一家人带上街,吃面条、粉丝,他家多年有这个习惯,上街雇个三轮车,他和高强坐在车子两边,妻子拿个小板凳坐在中间……


  可是,高仁林却匆匆的走了,此情此景只能^定格在家人和邻居们的记忆中。


  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,高仁林虽然离我们而去,但他的精神不朽。


  灯泡,在需要光明的地方发亮;共产党人的价值,^在奉献中闪光。


  高仁林,一盏^不灭的灯。